元宵节前的上海,灯饰挂满街头,大街小巷弥漫着祥和喜庆的气氛。我们一行人在几经辗转后,来到官本信先生的住处,见到了年近期颐的前辈。官本信先生192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,1943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,1947年毕业。很难想象,面前的这位精神矍铄的学长已是九十七岁高龄的老人。
先生非常热情,进门后,连忙招呼我们坐下喝茶,我们的会谈就从这里开始了。
先生很好奇我们的这种采访互动,详细询问采访活动的原因和组织单位。了解我们是来自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后,先生感慨道,真没有想到学校还能想着以前的学生,前几日自己还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了西北大学图书馆,学校寄来了一张荣誉证书。谈到这些,先生喜笑颜开,和蔼亲切,让我们对这位期颐老人更生喜爱。先生非常关心校友会的建设,一开始便询问上海校友分会的有关情况,得知上海校友分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后,先生回忆起自己以前参加同学会的活动,并且能够清楚地想起参加活动的其他前辈学长,如数家珍。先生希望,校友分会的相关活动能够不拘泥于形式,能够切切实实增进校友间的友谊。
谈及和自己一起参加活动的那些同学,先生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。先生原本是山东人,少立壮志,一心读书,虽逢战火,但初心不改。时逢抗日战争,山东沦陷以后,学校停办,先生决定投奔自己的高中老师,随老师一同前往安徽阜阳求学。1941年的中国,战火纷飞,民生凋敝。异地求学,条件艰苦,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安徽求学时的故事,在阜阳求学时,先生住在战区学生登记处临时宿舍里。登记处主任并不好心招待这些学生,他们自己每天享用鸡鸭鱼肉,却拿些黑馒头,白菜汤给学生们食用。久而久之,学生们心中怨愤难泄,对学生临时登记处主任的意见越来越多。在沟通无果的情形下,学生们气不过,他们商定后,决定找他评理,一时闹得矛盾激化。校本部知道后,决定严惩这些“肆意妄为”的学生。学校的领导是当地军政部门的一位长官,听闻学生们恶劣的行径后,便把参与此事的学生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押解到了军队的监狱(先生也不幸在其中)。四十一天后将他们放了出来。重获自由的先生,一心捧起了书本,专心准备半年以后的考试。从先生的话语中,不难体会抗日时期求学的艰苦。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,仍能守住一颗读书求学之心,令我们慨叹不已,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升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43年,先生来到西安,报考国立西北大学,并被法商学院录取。据先生所说,当时报考了两所学校,一所是国立西北大学,另外一所就是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。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,先生选择就读国立西北大学。由此,西大和先生结下了百年情缘。先生向我们讲述道:考上西北大学后,因战火蔓延,学校迁往陕南城固。六天六夜的艰苦行程,一路竟是悬崖峭壁。山高路陡,壁立千仞,历经千辛万苦,同学们最终安全到达城固。先生幽默地说道,当时这条山路太艰苦了,要是几年后还要再回西安,自己决不想再走这条路了。结合学校相关资料的记载,我们了解到当西大搬到陕南时,共有数千名师生迁往城固,尽管人数众多、山路凶险,但没有一个学生掉队,也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件。回望过去,我们为西大前辈们吃苦耐劳,团结一致的作风感到骄傲;再看今朝,我们为现代化的西大自豪不已。
回忆起自己的西大生活,先生对学校的老师赞不绝口,尤为夸赞罗章龙教授。老师说,那会儿学校的老师都是全国闻名的教授,文化水平高。但是学校条件简陋,上课没有固定教材,全靠老师一个人讲。学生坐在下面听课,需要专心致志地听讲,做笔记,稍有分神,便很难再跟上老师的思路。即使是将老师上课的板书一字不动地抄下来,对学生而言,仍然很难理解一些专业课程内的难点。课后,同学会自发地相互借阅笔记,讨论课堂内容,消化吸收当天老师教授的内容。听了老先生的讲述,联想今日的我们,心中不免惭愧之心。没有优越的教学生活条件,缺少相关的教学书本,前辈们依然能够做到埋头于学习,扎根于专业,是作为当代学生的我们学习的榜样。如今,有了宽敞现代的教室,有了齐全多样的教材,也有了更多的知名教授学者,但是却少了有如前辈般的刻苦勤奋、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,这正是我们值得反思改正的地方。
除了学校的知名教授以外,先生提的最多的就是学生自治会。先生回忆说:解放前夕,风潮云涌。即使是在平静的大学校园里,看似死水一片,实则暗潮涌动。学生们也分为两派,一派维护国民党的利益,另一派则赞成共产党的主张。两派学生经常辩论,互相斗争。1943年,蒋介石委任其四大金刚之一的刘季洪出任西北大学校长,意在控制学生思想,扼杀学生进步运动。先生说,学校行事处罚专断,不讲民主。学生们早就不满足于这种专制的管理方式,积极进步思想在同学们间广受支持。受西南联大李公朴,闻一多教授被杀事件影响,学生们便自发要求成立学生自治会,围堵学校行政机关,要求和校长进行谈判。万般无奈之下,校长坚决不接受同学们的请求,开展谈判。然而,谈判结果并不理想,学生们的合理诉求也没有得到伸张。尽管如此,学生们并没有停止合理的维权运动。谈判无果后,同学们看清了反动派校领导的脸目,运动声势反而进一步高涨。最终,学校领导迫于声讨压力,离开学校,学生自治会因此临时接管学校。先生也是这些进步学生中的一员,自治会接管学校后,先生和其他两位学生共同接管总务科。可是好景不长,自治会的积极运动收到了来自各方势力的打击。因为学校地理位置特殊,四面环山,外出极为不便,传播消息的渠道也很有限。出走后的反动领导便组织军警封锁了学校,断水断粮。因为交通不便,又恰逢封锁时期,学校和外界的积极力量也无法取得联系。最终,在无水无粮的情形下,学生自治会只能宣布解散,学校再次落入反动派手中。反动派领导重新执掌学校后,自治会的许多成员学生被捕入狱,先生因前往别处拜访老乡同学,才逃过此劫。后来,特务分子带着名单前来捉拿先生,好在先生的老师向领导求情,先生才免遭牢狱之灾。听着老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述,我们心里泛起阵阵波澜。求学数载,终成正果。南迁行军,九死一生。努力学习,立身正道 。思想进步,革命榜样。有关学生自治会,先生讲了很多。讲至斗争最艰难的时期,先生泪眼模糊,声音哽咽。也许我们无法体验当时的斗争情形,但是可以想象,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谆谆学子,在经过进步思想的洗礼后,心中对新世界的渴望之情,惨遭反动派镇压后的失望痛苦之心。课本只能灌输给我们知识,访谈却能传递给我们真实的情感。老先生的讲述,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力量,眼前也仿佛浮现起那些前赴后继,高声呐喊的前辈们的身影。
大学毕业以后,由于先生是特务分子黑名单上的积极学生,也便不再指望反动领导安排的工作,自己前往北京寻找老同学。到达同学住处后,先生先是报考上海海关,后来又北上东北,在沈阳铁路处工作谋生。铁道上的工作艰苦异常,前景惨淡。正在此时,先生收到北京同学的祝贺信,信里告知,他通过了上海海关的考试并被海关录取了。此后,先生历经辗转,来到上海,并在海关大楼这一位于黄浦江边的地标建筑里工作了近五十年,于1984年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的位置上离休。对于先生而言,退休后的生活,不是一个人生的终止,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先生退休后,醉心研究唐诗韵律,挖掘诗词创作规律。先生每天坚持看书学习,虽然年近期颐,但仍然是手不释卷,笔耕不辍。先生先后出版了《泥土集》,《律诗读解》两本著作。日前,这两本书也已被我校图书馆永久收藏。先生目前正在研究宋词,第三本作品也即将出版。听了老师老伴的介绍,我们心中的敬佩之情更加强烈。活到老,学到老,先生用实际行动向我们深刻诠释了这句箴言。
老老实实,本本分分,规规矩矩做人,地位,权势,这些都不是最金贵的。什么是最金贵的,老了以后,回想一下,摸摸良心,能对得起生你养你的土地,对得起自己的家乡才是最宝贵的,老师这样向我们解读人生。先生的老伴向我们讲述道,先生家风非常严厉。先生在上海海关工作时,那会儿还没有普及电话,先生的儿子年幼时出于好奇,便瞒着先生拨打电话。先生得知后,领着儿子前往电话亭补缴了一元的使用费。其实一般人打电话只需要五毛的使用费,而先生身为海关的领导,应当以身作则,便多交了一倍的电话费。除了这个一元电话费的故事,先生的老伴还向我们讲述了稿纸的故事,先生因为公务繁忙,会在家里留一些海关稿纸留作备用。先生为了防止家里的小孩乱用稿纸,便和孩子们约法三章,不允许他们使用一点稿纸,宁可去买稿纸也不可以公物私用。听了先生老伴的讲述以后,心里对面前的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更加敬佩。老老实实,本本分分,规规矩矩,十二字的人生格言,却有万分的力量激励我们走正道,为好人!